返回列表 发新帖

探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1088
发表于 昨天 21:10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摘要:《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年修订版课标”)指出,法治意识核心素养是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一核心素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青少年品格塑造的基本要求。高中生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年龄和体魄已经接近成年,但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思想上仍需加强引导。思想政治课教师是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耕耘者”,应该结合高中思政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政治;法治意识;策略

一、高中生法治意识素养培养现状

(一)学校的法治教育缺乏系统性、趣味性

高考“指挥棒”指引下的高中教学,升学的压力使大部分高中学校都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律专业课程,一些法律知识还是以零散的形式分布于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修3《政治与法治》两大模块内容当中,蜻蜓点水式的内容无法将博大精深的法治精神进行全面的诠释和解读。而且教师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查上,忽视了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引导和提升,不利于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学生自身缺乏法治意识和信心

高中生的社会阅历尚浅,三观尚未完全形成,很多学生对于法治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认为法治难以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加之,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导,甚至有很多学生会错误地认为权力是高于法律的。由于法治意识薄弱甚至缺失,很多学生对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视而不见,对全面依法治国缺乏信心,对法治社会缺乏信心,不利于高中生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另有些学生即便是知道不良社会现象的危害,却只会不经思考地、随波逐流地去谩骂,不懂得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2]。一部分学生认为法律是用来惩治犯罪分子的工具,与他们在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所以在学习法律常识时,往往态度不够认真。没有意识到法律其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每一个人密切相关,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更是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三)全媒体时代带来新的冲击与挑战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元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呈现异彩纷呈、鱼龙混杂的特点,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与个性化导致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生态环境更加复杂。高中生作为网络生态的“原住民”,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接触来自各种融媒的复杂信息。网络信息来源渠道多样、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点,给法治意识培养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网络信息中包含的不健康内容严重干扰高中生的价值判断,模糊了学生的是非观念,使其迷失了方向。游离于法律灰色地带的影视作品、流行音乐、游戏软件等亚文化传播混淆了法治界限,常常使善于模仿、乐忠于盲目“追星”、追求个性张扬的学生处于跨越法律界限的危险地带。这些因素给学生的法制观念带来严重冲击,对其法治意识形成带来极大干扰,不利于高中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二、高中生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深挖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是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材资源的挖掘,从中深挖出可供使用的法律知识,并与其他法治教学资料相结合,更加灵活地运用教材资源,以此更好地将法治意识渗透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直接涉及的法律知识就有很多,如:税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内容等等。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时政热点,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对书本知识进行重构整合,充实教材知识体系,增加趣味性。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抖音App、B站等大众传媒,搜集与高中生密切相关的时政热点、学生校园生活片段、法律条文、经典案例等鲜活的法治教育资源,应用剪辑、合成等现代信息手段,以图片、视频、微课、阅读材料等形式呈现给学生。

(二)以案说法,以境育情,增强法治情感

在高中时期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理论知识,法律知识、法律条文理解起来相对晦涩和抽象,教师在教学时又往往采用灌输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在听完讲解后总是云里雾里,不明就里。而生动有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可以涵养学生法治情感,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尝试以学生的视角选取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设置生活化的情境,使原本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条文变得具体、浅显且有趣,如此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法律知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法律观念,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案例可以来源于真实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师自己根据生活编撰的事例。例如: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劳动者的维权过程和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编撰如下情境:小王毕业后经过多天的面试,终于成了某公司的一名程序员。在试用期结束后双方要签订一份劳动合同,现在小王想请大家帮助他看一看,这份劳动合同可不可以签。教师为学生出示一份合同,结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分辨其中是否存在问题。通过这一情境体验,可以让学生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劳动合同在签订时双方都应该是平等等法律常识。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活动,强化法治体验

正所谓“知先行重。”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以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活动,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外化为遵纪守法的自觉行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如课前三分钟的“每日一案”让学生分析经典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以及自己的感悟;开展“辩论赛”活动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模拟听证会”增强学生的法律参与意识;学习《民法典》手抄报比赛增加学生的法律常识知识储备等等。例如: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听证会”活动,让学生就“周末该不该补课”这一主题开展模拟听证会。学生根据主题扮演教育局代表、校方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记者等角色,并发表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同时还能明白公民在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具备法治思维,而不是只从自身利益进行考虑。

结束语

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它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法治情感的涵养,法治信仰的培养,法治行动的激发需要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高中政治课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发挥探索精神,探索更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培养和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素养;发挥榜样的力量,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用法治理念和行动为学生的人生路点上一盏明灯,指引学生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邱恒发.基于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优化策略探讨[J].学园,2018(19):90-91.

[2]徐剑慧.论高中政治课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18(07):42-43.

[3]刘晶.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法治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9):4.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