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8313
发表于 2024-9-10 19:03:37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相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__________________。(李淸照《如梦令》)

5. __________________,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解析:1.明灭可见 2.千骑卷平冈 3.浮云游子意

4.却道海棠依旧 5.种豆南山下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2分)

解析:关汉卿。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解析:A项:本曲传递的主旨就是表达送别的不舍与相思之情。正确

B项:杨花雪落下,为了看清楚友人离去,将杨花拂开。正确

C项:“斜”表示溪水拐弯曲折以至于看不到友人。 正确

D项:离别的情景主要集中在后半部分,前面是单纯关于送别的抒情。错误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译文: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解析:姚鼐: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姚鼐为清朝文学家,显然和唐宋八大家不沾边。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和________。(4分)

解析:开头一直在写方位的变化,属于作者的登山过程。后面写到景色的优美,运用了一系列比喻。因此这段文字主要写了“登山过程”和“山中景色”(提及景色即可,不必纠结)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译文: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家僮说:“可以做栋。”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家僮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有一天小僮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炭太多了。”他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灭不灭。我说:“炭太少了。”小僮抱怨说:“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我说:“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寸。岂只是火呢!”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留以为梁( ) ⑵乃尽湿之( )

解析:(1)留着作为梁,所以,为:作为。

(2)尽:全部。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解析:前后的木头为同一根,因此强调的是“同一根”,病应为“嫌弃”的意思,痛恨程度过于偏激。故选C项。

1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次木头做梁太小,做栋太大。所以表达的意思为: 物品各有合适的用途。

第二次由于火炉过热,童子一下子扑灭的炭太过了,因此:做事要把握好分寸。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1)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2)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3)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4)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5)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6)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年6月1日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7)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8)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4.第①段“异军突起”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解析:原意指新力量突然出现。此处应结合文意:无人机从飞行器当中迅速崛起。

15.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话表明对无人机的介绍由军用转入民用。

B.本段通过大量详实的事例来介绍无人机的作用。

C.芦山地震的例子说明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

D. 本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领先世界。

解析:第④段开头开始介绍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域,正确。B项,只是提到了芦山地震的事例,“大量详实”并不准确。C项,无人机只是能够在某方面帮助人类工作,完全替代太过偏激。D项,属于无中生有,没有提及。

16.第⑤段中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分)

解析:不能删去。“左右”表示概数;如删去,则表示制造成本为三年前的十分之一,是个确定的数值,与事实不符;用“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8分)

利:(1);(2)。

弊:(1);(2)。

解析:要善于从原文中提取核心信息点,首先利处,分为了军用和民用两个方面,选择概括性的语句即可。弊处,核心语句隐藏在文中段落内。

利:(1)军用无人机可进行运输、侦查、远程攻击等,提升国家军事实力

(2)民用无人机可广泛运用于科研、交通安全、环保、救灾、娱乐等领域

弊:(1)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2)可能侵犯公民隐私

18.无人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不得使用文中的例子)(3分)

解析:发挥想象,言之成理符合事实即可。注意必须紧扣“日常生活”

比如利用无人机运输,往一些难走的地方运送物品等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1)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xiàn mù,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2)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3)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4)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5)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走了。

(6)“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7)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8)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9)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10)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11)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12)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13)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14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15)“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16)“关你什么事!”

(17)“我是你爹!”

(18)“起来!”

(19)父亲没动。

(20)“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21)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22)“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23)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24)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9.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xiàn mù()

解析:羡慕,根据拼音写汉字的题目必须拿满分!

20.填入第⑤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解析:第二段开头提到了“在一个夏日的午后”,由此可以判断,文章发生的时间是在夏天,因此应为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故答案选A项。

21.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母亲购买旧车—()—()—父子骑车看病

解析:内容填空题,力求和已经给出的答案字数相互一致,此外“单车”为文章线索,所以答案中应涉及到“车”。

提到父亲砸车,那么砸车的原因是生气,可为:父亲生气砸车。

后来,刘伟又买了一辆新车,这个钱是自己打工而来的,可为:刘伟打工买车。

父亲生气砸车;刘伟打工买车。

22.第⑨段与第⑦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

解析:第⑦段和第⑨段都提到了母亲做好晚饭留在锅里,父亲晚上回去揭开锅盖看看。首先这能够体现出父母对儿子的牵挂与关爱,结构上来说,为后文父亲和儿子矛盾的化解做了铺垫。

23.细读第24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6分)

解析:首先要把文中的关键词把握出来,“环住”代表了父亲主动示好,对儿子的认可和信任。“一震”是刘伟内心的触动,感受到父亲的关爱。“车铃声”是清脆的,说明父子二人和好如初。刘伟从一个叛逆少年在父母的关爱和生活磨练下变得懂事。

①“环住”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认可;②身体“一震”也是内心的震动,表明刘伟体会到了父亲的信任与关爱;③“车铃声”渲染了父子和好带来的愉悦。④结尾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主题:一个曾经叛逆的少年在父母的关爱和生活的磨练中获得了成长。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宪成第24-26題(10分)

201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全市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某校“文博社团”准备在这一天参现博物馆。

同学们准备制作宣传牌放到博杨馆门口,拟写了四句面向市民的宣传语。(见第24题)当天,社团成员选择了三个博物馆,分组体验主题文化活动。(见第25题)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很兴奋。他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第26题),发出了超为“做博物馆忠实粉丝”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走进博物馆。

24.下列宣传语不合适的一项是()(3分)

A.在博物馆遇见更好的自己

B.留不住观众的博物馆是不合格的

C.在博物馆,你能听到岁月的足音

D.今天,让我们与博物馆有个约会

解析:作为宣传语,不应该有负面或者消极的含义与词语。故选B项。

25.如果你是社团成员,请你选择一个主题活动,并说明理由。(3分)

①上海博物馆:“邂逅大师”欧洲油画艺术珍品展

②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闻香识药”中药课程

③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人·和谐”主题展

解析:选①,喜爱绘画艺术;提升艺术品位;拓宽国际视野。

选②,对中国感兴趣;增加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传统文化。

选③,热爱大自然;增长“人与自然”的知识;增强和谐共生意识。

26.依据(链接)材料,补写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4分)

(1)博物馆免费开放,为走进博物馆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

(3)。



解析:①我们的博物馆利用率过低,有必要走进博物馆,共享文化资源。

②法国人从小走进博物馆的事例,启示我们应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③国内外博物馆利用情况对比鲜明,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

④观众留言表明进博物馆收获颇丰,启示我们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解析:要紧扣题目,“种子”可以表示对某个人的情感,某种事物,某种爱好的一个情感的产生。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成人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成人考试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