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7850
发表于 13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摘要:课程内容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要部分,也是广大教师最为关心的部分。第四学段的课程内容对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把握这一部分内容的主体结构,并结合当前的统编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有效实践,是当前理解和实践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任务。这需要从“总+分”的结构出发,采用系统思维,整体把握这一学段课程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其内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立足于当前新课标与统编教材的契合,在正确理解和实践探索上下功夫,按照以旧讲新、破旧立新、推陈出新等方式,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和相关内容落实于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以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改革方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内容结构 课程实施 核心素养

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课标”)的诸多部分中,课程内容无疑是最吸引一线教师的部分。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来说,以“2022课标”中对第四学段课程内容的要求为最新根据,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和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成为当下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拟就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聚焦点,通过分析其内容结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策略。

一、以系统思维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

从系统思维理解“2022课标”中对第四学段课程内容的要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其作为要素,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总系统中进行分析;二是将其视为系统,通过对其各组成要素的分析,形成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准确把握。

第一,如果将第四学段的课程内容作为要素,可以看到,其内容布局与其他三个学段一起构成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就这一部分而言,在“2022课标”中,课程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关键要求和思路。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突出了核心素养的培育,课程内容的安排对于这一要求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强调“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同时采取恰切的实现方式,“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充分落实了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根本指向。

(2)体现了一体化的设计思路。“2022课标”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这种设计与“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就有了“分学段分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的一体化设计思路。这种一体化设计,是与学生的成长相伴随的,也是适应“2022课标”所涉及的学生成长阶段的现实要求。

(3)体现综合课程的基本属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属于“100%的跨学科课程”。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这一特性的体现主要是课程内容的结构性安排,即“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对于这一要求的理解,要把握三个层次,即作为框架的部分、强化的部分和有机融入的部分。作为框架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础,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课程的“合法性”根据。而强化部分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则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内容,是当前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元素。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将这些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充分落实,不仅重要,而且紧迫,是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的现实表现。而有机融入部分的“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作为重大主题教育的核心内容,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要求的具体体现。

第二,如果将第四学段的课程内容作为系统,就可以看到其内容布局包括学段定位、主题设置、核心内容和学业要求等方面。就这一部分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化理解:

(1)关于学段定位,可以从“位于何处”和“有何特点”两个方面来说明。从“位于何处”的角度来说,“2022课标”提出“7—9年级是初中年级段,是小学高年级段的延续,与高中阶段相衔接,是培育道德品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一刻画,既明确了本学段在“2022课标”中的“最高学段”地位,也从更为上位的角度强调了其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的“相对位置”。从“有何特点”的角度来说,“2022课标”明确“本学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情绪波动性大,可塑性强”。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需要关注其表述的角度。“处于青春期”是对前述“位于何处”的新表达方式,是属于定位的内容,同时对以下的表述进行统领。“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是从积极和有利的方面说明青春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作用,“情绪波动性大”则是从问题和挑战的方面说明青春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要求,而“可塑性强”强调的则是前述两个方面之间的彼此消长关系,可以理解为“机会与挑战并存”。

(2)关于主题设置。这一学段“设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个主题”。与前三个学段相比,减少了“道德教育”主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拆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就这一部分来说,一线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减少了“道德教育”主题。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安排并不意味着初中阶段没有道德教育,而是“通过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革命传统、国情教育等方面的关联,从真实的社会情境角度进行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结合课程内容的整体布局,我们可以说,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不是没有道德教育了,而是将道德教育融入到了各学习主题的内容之中,是通过各学习主题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3)关于核心内容。第四学段的课程内容,其核心内容是以三列表格的形式呈现的。就这一部分内容的具体结构,拟在本文的下一部分详细分析。这里就三列表格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第一列为“学习主题”,是对后两列内容的“模块化呈现”。在上一轮的课程标准中,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成为标记学习内容的主题模块。在“2022课标”中,“学习主题”承担了模块划分的功能。但需要说明的是,不要把“学习主题”与“核心素养”混为一谈。也就是说,“法治教育”主题下的内容,不一定只是落实“法治观念”的素养要求的。第二列为“内容要求”。这一部分是课程内容的关键部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落实的具体学习内容。“教学提示”则是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内容要求”提供建议和参考。对第四学段的“教学提示”来说,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议题式教学的实施。从课程标准提供的议题的多样化表达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中的议题式教学,要与高中的议题式教学有显著区别。

(4)关于学业要求。学业要求部分,是对学生完成阶段性课程学习之后的期待表现,是以“通过本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的句式表达的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要求。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要与课程目标、学业质量描述和核心素养学段表现区别开。课程目标是以课程为关注点的,其要求对学业要求有约束作用,可以理解为学业要求的“上位要求”。学业质量描述所刻画的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向“检测学生在义务教育结束时道德与法治的学业成就”的命题与考试的,突出其“指导评价与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的功能。而核心素养学段表现,则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学段目标和学业质量描述的根据。与这几个概念相比,学业要求更突出课程学习之后的评价,既包括指向纸笔测试的学业成就表现,也包括指向学以致用和付诸实践的学生行为表现。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各学习主题的内容结构

如前所述,第四学段的课程内容是分五个学习主题展开的。要对这些学习主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就必须对各学习主题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再做细致分析。这正是本文要完成的任务。

1.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在第四学段设置的第一个学习主题,共包括5条内容要求及相关教学提示。其内容要求所涉及的关键词主要有:认识青春期和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客观认识自己和在团队活动中增强合作精神、认识顺境逆境和学会情绪调控、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尊重敬畏生命、遵守社交礼仪和维护公共秩序。应该说,这几个方面,都是初中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敏感问题。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就具有突出的表现。这一学段的教学提示,与内容要求彼此呼应,以“议题”形式,为相关内容的教学展开提供了条件。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要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需要落实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要求联系起来。

2.法治教育。“法治教育”包括16条内容要求及相应的教学提示,是课程内容各主题中分量最重的一个部分。无论是从主题比较还是从学段比较,这一部分的分量都是最重的。这与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现实要求有关,也是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需要决定的。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主要涉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法律至上、公民权利义务、法治、国家统一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国家机关、民法典、犯罪与刑罚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网络环境中的隐私保护、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国家主权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国际组织和国际体系。在教学提示部分,这里涉及了若干条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经典金句,都以“议题”的形式,为学生开展相关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脚手架”。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八年级下册的“法治教育专册”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要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法治教育内容,就要将前述创新成果高效落实,使之发挥长久影响。就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来说,在各要点中都有一些新变化,需要重点关注。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原来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调整为基层民主制度、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新表述等等,都需要结合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进行全面解读。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括5条内容要求及相应的教学提示。这5条内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荣辱观和社会风尚、自强不息和敬业乐群、理想追求和人格、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对于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与思政课特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的要求进行理解。在这一主题的教学提示部分,主要涉及“大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等具有鲜明传统文化韵味的内容。以这些内容为议题,落实相关内容要求,就能让学生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中更好地实现思维的提升,也为他们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起到关键性作用。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实施,要结合前几个学段的认识基础,也要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国潮风”。“中国诗词大会”、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2022年春晚的“只此青绿”、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和闭幕式的“杨柳依依”等,都是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

4.革命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包括5条内容要求及相应的教学提示。其内容要求包括伟大建党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两个确立”。在教学提示中,涉及了若干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讲话,这些经典观点是课程标准设置的“议题”,也是理解这些历史发展阶段的“钥匙”。在实施本部分内容的时候,要关注相关课程内容的根据。对于这一部分内容,除了要结合《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要求予以理解和落实以外,还必须关注党和国家对理论创新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第1条所涉及的伟大建党精神最早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并论述的;第2-5条所说的内容则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出的理论创新。理解了这些内容,对于革命传统教育的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国情教育。“国情教育”包括4条内容要求及相应的教学提示。其内容要点包括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百年大变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发展格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劳动观和生涯规划。对于这一部分内容,需要从整体性上理解。与上一版的课程标准相比较,这里的条目数量显著减少。这并不是对国情教育做了“减法”,而是在整体性上进行的优化设计。在之前的各学习主题中,也要体现对国情的关注和认识。这里呈现的,是从总体角度所涉及的国情教育。在教学提示部分,美好生活、于变局中开新局等内容,是当下开展相关学习需要特别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理解中国国情的关键所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最后一条内容要求及教学提示,具有双重作用。其一,是将国情教育落实于学生自身,用学生的成长说明国家发展与个人的关系;其二,以这一要点为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总结,也为学生在普通高中阶段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实施建议

按照“2022课标”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要求,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需要从正确理解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将课标要求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

从正确理解的角度来说,需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1)结合课程理念、目标等元素,落位初中阶段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落实,是与道德与法治课的基本性质和理念等方面一致的。只有将课程内容的落实与更为宏观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关联起来,并与学业质量描述、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关联起来,才能形成道德与法治课的整体理解。这些部分的总体要求和指向初中阶段的专门要求,都与本学段的课程内容密切关联。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讲什么内容、讲到什么程度,都与前述各要素密切联系。(2)参照普通高中思政课教育教学成果,定位初中阶段教学要求。无论是具体的教学主题,还是相应的教学形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自2018年1月颁布,并在2020年5月进行了修订。以这一课程标准为根据的新教材也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得到普遍使用。在此背景下,普通高中思政课围绕相关教育主题和教学创新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成果。这些成果都可以作为初中阶段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有效参照,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施提供“再上一层楼”的“台阶”。

从实践探索的角度来说,可以按照以旧讲新、破旧立新、推陈出新等方式,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和相关内容落实于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基于“2022课标”的新教材,尚需时日。但不是说,要等新教材出来了才考虑“2022课标”的落实问题。因此,对当前“新课标、旧教材”的局面最好的应对就是主动探索以当前的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落实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各有侧重地展开实践探索,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中新旧的有效衔接和转化。

(1)以旧讲新。根据统编教材的相关内容,体现素养培育,是当前用好统编教材的主要形式。“2022课标”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可以在当前的统编教材中找到对应内容的。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就可以采取“以旧讲新”的方式,用统编教材的“旧内容”落实“2022课标”的“新要求”。在课程内容的落实方面,这一策略可以简单理解为“守成”。例如,在法治教育中“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宪法法律至上观念”的内容,其核心是“宪法意识”,主要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要将宪法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和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和“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的要求。要讲好这一部分,就可以用好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相关内容,推进学生对“宪法是根本法”的把握和理解。

(2)破旧立新。“2022课标”之所以被称为“新课标”,主要是因为这一课标包含并丰富了课改创新理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具时代性的课程内容要求等,都是绕不过去的新变化。这就需要优化统编教材的教学,改变课堂生态,探索议题式教学和深度学习等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具有创新思维和突破意识,积极探索实现素养培育的新方案、新方式,实现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新推进。在课程内容的落实方面,这一策略可以简单理解为“增新”。比如,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内容的讲解,就不能停留在统编教材的范围内,而要积极探索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内容融入教学的有效方式。

(3)推陈出新。在“2022课标”中,有些课程内容是有显著改动的。对于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在对当前的统编教材进行教学时具有主动调整的意识,将课程标准呈现的最新表述、最新精神及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在课程内容的落实方面,这一策略可以简单理解为“改旧”。例如,“基层民主制度”的相关内容,在“2022课标”的内容要求上就要比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第二框“基本政治制度”中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要丰富得多。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就要及时更新相关内容,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文献的要求,为学生理解“基层民主制度”提供最新、最权威的引领和指导,实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与时俱进。

需要说明的是,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也是在持续调整中的。对于“2022课标”的新要求和新表达,也将随着这种调整落实于现行教材。这也是我们理解“2022课标”可以借助的重要方式。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优先关注课题“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IEA2020027)研究成果。】

本文选自《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年第9期
学习交流
小学交流
初中交流
高中交流
大学交流
小学学习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
初中学习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学习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高中学习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学习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大学考试
考研总复习
四六级英语考试
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
专升本考试
大学考试
自学考试
成年人高考
各类就业考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